王献唐(1896-1960),中国近现代历史考古学家、图书馆学家、博物馆学家。他毕生竭力搜集、保护、整理山左乡邦文献和各类文化遗存,但凡所见,皆悉心勘察,体弱年迈时仍出入田野考古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。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 邮箱地址:
在金石篆刻和书法绘画领域,王献唐也有不凡的艺术造诣。他能书能画能刻,在创作上起步很早,但因终身耽湎于学术,作为消遣方式的书画印作品有限。在学术上,他能“博”而“深”。丰碑大碣向来是世人争相研究的,王献唐在关注这些传世名品的同时,也将视角转移到不为人重视的领域,对于残砖断瓦、竹头木屑,皆或发微阐幽,征引文献,或参考侪辈成说,继而形成自己的考释结论,言他人所未言之处。
王献唐藏陈介祺旧藏毛公鼎全形拓
(作者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、上海博物馆研究员)■
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,南方藏家马国权为《近代印人传》稿件,专程到济南大明湖拜谒王献唐。当时王献唐虽已抱病修养,依然坚持为马氏所携铜器拓片题跋留念。马国权写道:“先生为余扶病作长跋,记此簋出土时地甚详,皆并世学人所未及者,博识至足令人佩仰。治印特其余事耳。”今天,人们在《王献唐金石书画题跋辑存》上卷中,将有幸目睹这一题跋件的全貌,并知其时为1959年。与王献唐同时完成题记的还有历史学家顾颉刚、考古学家郭宝钧,并有于省吾、唐兰、胡厚宣、徐中舒、张政烺、徐森玉、王福庵、黄葆戉、张鲁盦、沈尹默、谢稚柳等古文字学家和书法篆刻家。此件题跋大幅可谓“群贤毕至”。
【来源:文汇报】
文章来源:《图书馆学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tsgxyj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1/743.html
图书馆学研究投稿 | 图书馆学研究编辑部| 图书馆学研究版面费 | 图书馆学研究论文发表 | 图书馆学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图书馆学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